云县人民政府 云县人民政府

政务动态
废弃果壳“穿”上海绵衣,忙怀乡咖啡林下“长”出新耕地
日期:2025-07-16 11:30
作者:郭璇
来源:忙怀乡
浏览:39次
字体:【
  • DSC09467.JPG
  • DSC09485.JPG
  • DSC09483.JPG
  • DSC09522.JPG
  • DSC09494.JPG
  • DSC09467.JPG

  • DSC09485.JPG

  • DSC09483.JPG

  • DSC09522.JPG

  • DSC09494.JPG


雨后初霁,忙怀乡的咖啡林青翠欲滴。阿杉俯身拨开枝叶,泥土中新生的红薯藤蔓正悄然缠绕咖啡树干,生机盎然。这片独特的“试验田”,承载着这位95后退伍军人、曼徊咖啡主理人以创新套种和循环利用,破解耕地瓶颈、带动乡邻共富的绿色梦想。

从军营到山乡,“废弃物”里觅良方

阿杉的咖啡庄园实现了种植、加工一条龙。但鲜果加工后堆积如山的咖啡果壳,曾让他头疼不已,“随意堆放不仅浪费资源,更污染环境。”部队历练赋予他敏锐与韧劲。经反复试验,阿杉成功将咖啡果壳通过科学发酵,“变废为宝”,转化为富含养分的有机堆肥。“这不仅解决了污染,更关键的是它能固土保墒、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咱忙怀乡部分坡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阿杉抓起一把深褐色的堆肥,言语笃定,“相当于给土地穿上‘海绵衣’,让土壤更健康、更‘年轻’。”

“试验田”里探新路:一林双收,空间生金

找到果壳“重生”之路后,阿杉果断将自家庄园开辟为“循环农业试验田”。他借鉴海南白沙陨石岭的成功经验,大胆在咖啡林下套种耐阴的红薯、土豆。“咖啡树与林下作物在空间利用上天然互补。利用好林下这片天地,套种能高效实现一地多收,相当于给社员新增了‘隐形耕地’。”阿杉介绍。林下套种短周期作物盘活土地资源,果壳堆肥就地还田滋养土地,薯豆根系固土护坡,三者结合形成了“水土保持-地力提升-空间增效”的良性闭环。不仅如此,阿杉还拓展思路,将咖啡果皮精心晾晒、烘焙,开发成风味独特的“咖啡果皮茶”,成为合作社增收的又一亮点。咖啡树下的土地,真正实现了“吃干榨净”的绿色循环。

“领头雁”绘共富图:联农带农,惠及乡邻

作为覆盖2000余亩咖啡种植、联结130余户社员的合作社带头人,阿杉的试验田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一旦本地验证效果稳定,立刻在合作社全面推开!”他目标明确。通过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果壳堆肥原料及订单回收,阿杉致力于将分散农户有效组织起来,解决其耕地不足的发展瓶颈,显著提升土地产出和社员收入。“以前当兵是保家卫国,现在回乡创业,就想带着乡亲们一起把家乡的山水保护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这位新农人的话语,透着军人特有的坚定。

阿杉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林下套种直接增加薯豆收入;果壳堆肥省下肥料开支、解决环保难题;多元化产出增强合作社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为在严守耕地红线前提下,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生态路径。试验成功意味着,合作社成员将共享“树上咖啡红,地下薯块壮”的立体收益格局。

咖啡林荫下,红薯苗奋力生长。阿杉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不仅孕育着咖啡的醇香与薯豆的丰收,更诠释着一位95后“新农人”对土地的智慧与深情。当废弃果壳化作护土养地的“卫士”,当闲置空间变成增收的“宝地”,一条融合生态保护、耕地增效与农民共富的绿色振兴之路,正在忙怀乡的青山翠谷间清晰铺展,澎湃着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作者:郭璇审核:张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