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怀彝族布朗族乡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家校共育的理念如同一股清泉,悄然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为了深入实施《忙怀彝族布朗族乡家校协同教育及家庭教育振兴综合实施方案》,决定充分利用大学生假期返乡的契机,选取新平村、忙贵村和邦六村为试点,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童梦园”,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梦想的假期乐园。
在“童梦园”正式启航之前,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心中都交织着忐忑与期待。他们担心活动能否吸引孩子们的参与,能否真正为孩子们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更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责任,与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然而,当夹杂着年味的微风轻轻吹拂,家长们带着期盼的眼神,孩子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走进“童梦园”,所有的担忧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化作了为孩子们编织梦想的决心。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大学生志愿者们便准时到达活动地点,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带来知识与欢乐。在“童梦园”里,孩子们不仅能够接受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辅导,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绽放光彩。音乐、美术、手工制作、跳健身操……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和大脑,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自信与归属感的种子。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才艺,或是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志愿者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欣慰与感动,那是孩子们对未来无限憧憬和勇敢追求的真实写照。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学业和兴趣发展,“童梦园”还十分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与情感支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倾诉心声,释放压力,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许多孩子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真诚的陪伴和理解,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更有孩子激动地说:“我能在这里唱歌,能跳舞,能随意说出我的梦想,小老师们会鼓励我们,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求。”
家长们对“童梦园”的开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他们不仅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还看到了孩子们在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成长。一位家长开心地说:“我们平时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感谢‘童梦园’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温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为了确保“童梦园”的顺利开展,村两委和自然村长们全力以赴。他们深入家庭,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结合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活动方案。在活动开展期间,他们全程参与,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与效果,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场地和设施,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前来支教的大学生“小老师”们,村两委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乡主要领导对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付出表示了热烈欢迎和高度称赞。他说:“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你们的到来,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更为我们忙怀乡的家校共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她也对大家提出了期望:“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发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更多的孩子带去希望和梦想。你们的努力,将是我们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童梦园”的成立,不仅是忙怀乡家校共育工作的一次重要创新和实践,更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实现自我价值、回馈家乡的一次宝贵机会。在这里,他们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更收获了成长和蜕变。从最初的担忧和不安,到如今的自信和满足,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盏梦想的明灯。
如今,“童梦园”已经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片乐土,一个梦想的起点。在这里,他们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还参与了趣味实验等志愿服务活动,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向孩子们分享世界的精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陪伴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一步,忙怀乡将继续深化家校共育理念,扩大“童梦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进来。同时,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家校共育体系,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成长环境。此外,还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童梦园”项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编织梦想、守护成长。(作者:郭璇 审核:张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