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后箐乡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努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夯实党建引力,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后箐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要求,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坚持强基固本,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深化党建促农村人局环境建设,构建“乡党委统一领导,乡政府抓好落实,乡村两级协同配合,包村乡党委班子直接抓,驻村工作队员及包村干部亲自抓,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具体抓,党员和群众自觉抓”的七级联动责任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把好“红色引擎”,拓宽“党建+”内涵,培育打造“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党支部+党员+网格员+群众”等一批带富能力强的党建品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落实落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更加突出机制建设,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群众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
提高建管动力,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农村户厕改造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厕所虽小,却能体现乡村振兴的民生与文明;如厕事微,却关乎农民群众生活的体面与尊严。后箐乡坚持以“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典型引路、整体提升”原则,全面落实以宣促建、以改促建、以统促建、以援促建、以验促建、以录促建、以补促建“八促法”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及自然村公厕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乡5348户常住户中,已建成农村卫生户厕2267座,旱厕1607座,剩余无厕户1474户。全乡共有自然村公厕92座,其中卫生公厕30座,旱厕62座。开展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1次,共摸排公厕117座,发现问题公厕4座,问题公厕已全部整改完成;共摸排户厕4255座,发现问题户厕24座,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率100%。强化全程监管,严把改厕质量。立足长远品质,坚持治理有效、美观实用、长期使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厕所改建流程,加强改厕全程质量管控。
激发群众内力,常态落实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后箐乡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方式,坚持就近就地就农利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从而让农民成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力军。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乡辖区内共配置垃圾池156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垃圾焚烧站1个。以“清沟、扫地、摆整齐”为目的,结合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林长制”“河长制”“村庄清洁日”等工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辖区内垃圾死角、河道、明沟暗渠全面清理;先后组织群众2600人参与村庄清洁行动,清理生活垃圾36吨,清理村内水塘25口、沟渠30千米,清除淤泥42吨,清理残垣断壁5处,清除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3吨,清除“小广告”10处,清扫道路56千米,清理河流8.5千米,清理垃圾非法填埋点12处,清理垃圾乱堆乱放点19处,清理道路塌方点32处。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关键之年,后箐乡党委、政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个目标、五大重点工作”,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后箐有我、不负后箐”的责任担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整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农民的获得感,汇聚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