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栗树乡)
栗树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县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4-17 11:20 信息来源:栗树彝族傣族乡 浏览次数:97 字体:【

栗政发〔2023〕24号

各村、乡级各单位:

现将《云县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4月17日

云县栗树乡

(此件公开发布)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云县栗树乡人民政府

二○二三年四月

云县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写人员

批准:字星桦 (乡党委书记)

核定:陈康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审查:杨星强 (副乡长)

校核:罗有彪(党政办公室主任)

编写:张进林(水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目 录

1 总 则 1

1.1 编写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工作原则 1

2 概况 2

2.1 自然状况 2

2.1.1河流分布情况 2

2.1.2 地理位置 2

2.1.3 气象水文 3

2.2 社会经济 3

2.3 水利工程 7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7

2.4.1历史山洪灾害 7

2.4.2当前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3 山洪灾害区域划分 9

3.1 划分原则 9

3.2 安全区与危险区的具体划分 9

4 组织指挥体系 11

4.1 组织指挥机构 11

4.2 职责和分工 13

5 安全转移方案 16

5.1监测预警 17

5.2人员转移 19

5.2.1转移原则和方法 19

5.2.2转移路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19

6抢险救灾 20

7保障措施 20

7.1汛前检查 20

7.2宣传培训及演练 21

7.3纪律 21

8 附则 22

8.1预案管理 22

8.2实施时间 22

1 总 则

1.1 编写目的

为做好水灾害突发性事件防范与处理工作,使汛期水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保障本乡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山洪灾害防御要求,结合栗树乡山洪灾害现状,特制定云县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防洪条例》,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云县防洪减灾应急预案》、《云县山洪灾害防御实施方案》;

(2) 经过批准的国家、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3)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乡境内发生山洪灾害险情时的抢险、救灾等应急措施。

1.4 工作原则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栗树乡境内主要有忙蚌大河、满富山河、大章景河、把等河、丙贤河,新村河河流、拿鱼河。河道全长70公里,灌溉面积达8600亩。

栗树村境内主要大章景河,附近有村民30户,及瓦桥河,附近无居民。径流面积村境内560平方公里,河道长15公里,河床平均宽4至7米。农田1200亩。

沙坝村境内无河流经过。农田600亩。

慢干村境内新村河,径流面积村境内1600 平方公里,河道长14公里,河床宽5至10米。农田1450亩。

2.1.2 地理位置

栗树彝族傣族乡位于云县东南部,界于北纬24度4分至24度18分,东经100度24分至100度31分。距县城123千米,直线距离43.3千米。东南面与景东彝族自治县的慢等乡、永秀乡、大朝山东镇隔江相望,西面与大朝山西镇毗邻,北面与涌宝镇、后箐乡接壤。南北最大纵距2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千米。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桦竹林山头)2609米,最低海拔(与大朝山交界的拿鱼河口)899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600米。

2.1.3 气象水文

全乡立体气候明显,海拔1300米以下的澜沧江一线为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19.64℃~21.5℃,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海拔1300~1800米的半山区属温暖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海拔在1800米以上属温凉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15℃,年降雨量为1200~1500毫米。

2.2 社会经济

栗树乡素有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栗树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分布适宜。丰富的气候资源,孕育着繁多物种。栗树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品位及储量很高,尤以铜矿最为可观,目前,有官房矿厂项目建成投产。栗树物产丰富,主要产品有泡核桃、咖啡等,栗树民族歌舞优美,小吃独具特色,全乡有彝、傣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唱山歌是栗树少数民族一种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经过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栗树这块神奇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巨变。尤其是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揽全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定。辖区国土面积2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127亩,人均占有耕地1.46亩。全乡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129个自然村。2009年末全乡总人口21973人,其中,农业人口21391人,总人口比上年的20849人增加1124人。境内居住着彝、汉、傣、白、布朗、回、拉祜、佤、哈尼等民族,其中彝、傣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6044人,占总人口的75%。一年来,我乡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人口出生率为4‰,自然增长率为1.49‰,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内。

我乡现有中小学校(点)44个,教学班87个,教师119人,在校学生1804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小学毕业率100%,小学升学率100%,中学毕业率80%,中学升学率65%。

2009年我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905万元,比上年的5820万元增1085万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比上年的2427元增长343元,同比增长14.1%。

2009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72万公斤,比上年的793.3万公斤增78.7万公斤,同比增长9.9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96.9公斤,比上年的390.8公斤增6.1公斤,同比增长1.6%。

2009年财政收入指标371.27万元,总支出371.27万元。

乡企业总收入286万元,比上年的230万元增56万元,同比增长24.3%。企业从业人员446人,比上年的379人增67人,同比增长17.7%。

栗树乡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序号

行政村

户数

人口

人均耕地(亩)

人均年收入(元)

主要经济来源

备注

1

栗树村

11

476

1866

2.08

1960

农耕

打工


2

大田山村

6

321

1276

3.9

2000

农耕

打工


3

忙蚌村

6

243

906

1.9

1800

农耕

打工


4

满富山村

8

388

1615

1.5

1800

农耕

打工


5

丙必利村

7

313

1150

1.8

1860

农耕

打工


6

把等村

7

356

1248

1.7

1860

农耕

打工


7

白水村

12

427

1633

2.2

2100

农耕

打工


8

岩子头村

6

210

786

2.1

2100

农耕

打工


9

大平掌村

6

187

747

2.1

2100

农耕

打工


10

沙坝村

8

300

1240

1.7

1800

农耕

打工


11

养马村

10

312

1473

1.8

1860

农耕

打工


12

大村

9

320

1278

2.0

2000

农耕

打工


13

慢郎村

11

388

1462

2.2

2000

农耕

打工


14

小帮赶村

9

335

1347

1.9

1860

农耕

打工


15

崎岖笼村

8

312

1149

2.05

2000

农耕

打工


16

慢干村

10

211

788

2.8

2100

农耕

打工


2.3 水利工程

乡境内水利工程0.3m³/S以上2件,塘坝1座、河堤1.5公里。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所在村、组

所在

河流

坝(堤)

高(米)

渠长(公里)

流量

/s)

主管

部门

1

民心田大沟

养马村

拿鱼

15

0.3

栗树乡政府

2

田房大沟

慢干村

新村

10

0.3

栗树乡政府

3

丙必利瓦厂水库

丙必利

瓦桥河

5

0.4

栗树乡政府

4

丙贤大沟

大村

丙贤河

1.5

0.3

栗树乡政府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历史山洪灾害

1998年6月25日,河洪峰流量达到356m3/s,洪水泛滥成灾,导致慢郎村小水塘冲毁和沿岸农田被淹,毁坏村路 ,淹没农田456余亩,造成经济损失28万元。

同年同月同日,河洪峰流量达到356m3/s,洪水泛滥成灾,导致张道山村小水塘冲毁和沿岸农田被淹,毁坏村路 ,淹没农田600余亩,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

2.4.2当前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从近几年来进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的地理位置,防灾信息传递困难。区域内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有的未通公路,没有移动信号,通信闭塞。且大多数公路与通信通电线路均靠近山沟溪河边,每次遇山洪灾害发生,公路被冲毁中断、通信及输电杆线被冲倒毁坏,对信息传递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汛期暴雨信息全靠县防汛办与县气象局电话通知,再由乡电话通知到各村支书或村主任家里,再由村里电话通知各组长家里,最后由组长或组上信号员步行通知到各农户。目前这种靠电话或派人通知群众的信息传递滞后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山洪灾害紧急避险的需要。

(2)防御工程措施较少、非工程措施薄弱,防御工作难度大。经实地调查,乡区域内真正能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比较少,即使有防护提,在山洪灾害发生时河堤防洪能力相当差,不能抵御洪水侵袭,同时,由于没有建筑拦沙坝、排洪渠、山塘等水利工程设施,致使每次发生山洪灾害时,只能听天由命,任山洪泛滥成灾。

(3)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是导致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所在。其主要原因是森林超量砍伐,加之不少群众乱砍滥伐、毁林造地现象时有发生。使山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而新造的竹、木林生长缓慢,中、幼林植被对水分涵养能力大大削弱,导致大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抬高,河道行洪不畅。

(4)违章建筑也是导致山洪灾害的原因之一。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山区人民也不断在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条件。由于山区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少群众不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部门等单位的批准,随意将房子修建在溪河边上的低谷平地上,将房子修建在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山脚下,在溪河边上乱建、乱采、乱挖、乱倒等“四乱”现象严重,造成溪河行洪能力降低。

总之,山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社会全民性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防御系统工程,要搞好山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洪水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必须对村、组织群众进行群策群防的知识宣传,加强现代化通讯网络建设,做到能随时掌握区域内的雨情、水情、灾情、传递山洪避险信息。

3 山洪灾害区域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3.2 安全区与危险区的具体划分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山洪暴发引起的山体滑坡居民主要分布居住在:

沙坝村:有居民300户,1240人,房屋326间,农田1000亩。

慢干村:有居民211户,788人,房屋256间 。农田560亩。

栗树村村:有村居民476户,1866人,房屋521间,农田1200亩。

危险区的基本情况如下:共计3个村28个村民小组、987户3894人。

栗树乡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危险区地点

危险区内

转移路线

备注

户数

人口

房屋

1

丙必利村上下平掌组

60

234

89

向山背后、通达路转移

滑坡威胁点

2

沙坝村白掌山组

32

168

70

向村委会方向转移

滑坡威胁点

3

把等村良子组

340

273

103

向山背后方向转移

滑坡威胁点

4

沙坝村查家组

92

314

109

向高梗田方向转移至大平掌公路岔口

滑坡威胁点

5

把等谢家组

61

204

79

向山后方转移

滑坡威胁点

6

大村南门山组


287

108

向村背后转移至树林

滑坡威胁点

7

满富村廖家组


227

87

向山后方转移至安全地点

滑坡威胁点

8

栗树村上街组

48

166

70

向中学方向转移

滑坡威胁点

9

慢干村忙亚组

22

98

50

向村委会方向转移

滑坡威胁点

10

把等村良子组


273

103

向山后方转移

滑坡威胁点

11

满富山村团山组


268

101

向山背后山顶一侧转移

滑坡威胁点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丙必利村上下平掌组、沙坝村白掌山组、查家组,把等村良子组、把等谢家组、大村南门山组、满富村廖家组、慢干村忙亚组、栗树村上街组、把等村良子组、满富山村团山组化为危险区。境内其余地方均为安全区,灾害发生时按安全、就近的转移原则,把受灾群众转入安全区。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指挥机构

在山洪灾害防御点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与乡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合为一套班子。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组长由乡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分管副乡长或者其他主要负责人担任。其成员由乡办公室、水管站、土管所、民政办、派出所、广播站、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粮管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云县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中心机构成员如下:

:陈 康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指挥长:罗林春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

杨星强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何林松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成 员:朱正雄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栗树派出所所长

罗有彪 乡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

欧阳兴学 乡水务服务中心主任

鲁健康 乡自然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

郭秀良 乡林业草原服务中心主任

杨 波 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

李安松 乡财政所负责人

李天凤 乡民政办负责人

张文伟 乡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

杨再会 栗树卫生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张世伟 乡电信所所长

杨 磊 乡邮政所所长

陈 琦 栗树烟站站长

张进林 乡水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周字波 栗树供电班负责人

郑忠和 云县农村商业银行栗树支行行长

16个村委会主任

指挥机构下设1个办公室5个工作组,5个工作组即水情监测组、巡逻检查组、抢险救灾组、安全转移组、后勤保障组。同时,各行政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县防汛办备查。

4.2 职责和分工

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全乡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其职责如下:

指挥长:由乡长担任,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与指挥。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命令、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人员。

副指挥:分管水务副乡长担任协助指挥工作。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日常工作。负责拟定全乡山洪灾害防治的发展规划并贯彻实施;制定全乡防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洪水调度方案;指导、推动各行政村制定和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督促指导境内河道、渠道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清除;负责抗洪抢险技术指导和水毁工程的修复等。执行乡党委、政府及上级指挥部命令。加强值班,确保防灾避灾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乡人武部:具体负责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工作。

乡民政办:负责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及时向县防汛办和县民政局上报洪涝灾情统计资料。

乡自然资源管理所:负责监测预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制订预防防治方案。

乡水务服务中心主任:全力配合防办做好各项工作。

乡供电所:负责所辖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保证抗洪救灾的电力供应。

信息监测组:负责对县、乡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乡区域各村组信号发送员反馈的山体开裂、降雨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决策提供依据。

栗树乡信息监测组人员名单表

机构

姓名

(职务)

组长

杨星强

副乡长

副组长

罗有彪

党政办主任

成员

罗成伟

栗树村支书、主任

罗天良

大田山村支书、主任

杨武才

忙蚌村支书、主任

杨明英

满富山村支书、主任

阮明和

丙必利村支书、主任

李明华

把等村支书、主任

罗维全

大村村支书、主任

罗恩辉

沙坝村支书、主任

肖会禹

慢干村支书、主任

罗廷宏

大平掌村支书、主任

李建美

养马村支书、主任

李建富

慢郎村支书、主任

吴永新

小帮赶村支书、主任

苏礼全

岩子头村支书、主任

张先光

崎岖笼村支书、主任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长和县、乡防指的命令,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转移,一人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栗树乡转移组人员名单表

机构

姓名

职务

组长

杨星强

组长(分管水利副乡长)

副组长

郑红磊

副组长(组织委员)

成员

罗成伟

栗树村支书、主任

罗恩辉

沙坝村支书、主任

肖会禹

慢干村支书、主任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农机、林业、粮食、民政、水电、物资等部门与单位的联系,调度并管理所有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且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同时,在抢险中经指挥长同意,有权紧急征用抢险所需的一切物资及车辆,确保灾民的生活生产。

栗树乡调度组人员名单表

机构

姓名

职务

组长

杨星强

副乡长

副组长

欧阳兴学

水务服务中心主任

成员

张文伟

公路管理所负责人

杨波

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

郭秀良

林业草原服务中心主任

李天凤

民政办

廖正勇

供电所所长

保障组:负责转移人员的安置,逐户逐人落实,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病能得到医治。

栗树乡保障组成员名单

机构

姓名

职务

组长

何林松

(副书记)

副组长

李天凤

民政办

成员

李安松

财政所所长

成员

杨再会

卫生院院长

成员

张进林

水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应急抢险队:由乡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和乡政府机关干部等组成的约30人的抢险队。每个村也建立一支不少于10人的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灾工作。

5 安全转移方案

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因素,划定好的“二区”,即危险区、安全区和转移路线,严格控制好生产、居住和建设活动。让村名熟悉“二区”范围和转移路线,同时熟记紧急避灾躲灾的转移预警信号,明确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和疏散转移方案。

5.1监测预警

为使乡、村、组对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科学、准确的指挥该区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在一般情况下,按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县防指在接到水文、气象部门的雨情、水情信息之后,电话通知乡政府,乡政府应启动1262服务机制,及时将决策服务短信发送至各村、组,各村在预警期内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到各户,并将各有关信息反馈给乡政府,乡政府立即报告县防办,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滑坡、山塘溃坝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办,由县防指挥统一指挥。

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指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视台,面向全县播放,同时立即电话通知到村。

报警信号一般为锣、口哨、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号员报告给信息监测组,并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的设置因地而异,一般警报信号设置为: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乡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区。

栗树乡预警指标汇总表

序号

预警区域

警报等级

1小时

3小时

6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警报标志

区域内人数 (人)

1

沙坝村

立即转移

≥20mm

≥30mm

≥45mm

≥70mm

80mm

红色

300

准备转移

≥15mm

≥25mm

≥40mm

≥60mm

≥70mm

橙色

2

栗树村

立即转移

≥20mm

≥30mm

≥45mm

≥70mm

80mm

红色

442

准备转移

≥15mm

≥25mm

≥40mm

≥60mm

≥70mm

橙色

3

慢干村

立即转移

≥20mm

≥30mm

≥45mm

≥70mm

80mm

红色

211

准备转移

≥15mm

≥25mm

≥40mm

≥60mm

≥70mm

橙色

准备转移

≥15mm

≥25mm

≥40mm

≥60mm

≥70mm

橙色

根据实际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h为小时,mm为降雨量毫米)

5.2人员转移

5.2.1转移原则和方法

转移工作由转移组负责,采取乡、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

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采取对户、搭棚二种安置方法。信号发送员和转移组成员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搭棚地点选择在居住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滑坡崩塌迹象的山头上。不能搭在山谷中或其出口两侧的山坡上。雨停后,确认其住房安全后才能允许群众搬回。

制作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如果在转移的过程中,原指定的交通、通讯线路中断时,各村、组要采取及时抢修或选择其他安全的路线,把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5.2.2转移路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各村村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迅速按预定路线转移。各区在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线路上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以免安全路上出现险情。转移路线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地带。

6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在及时向乡或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各组和应急抢险队立刻投入救灾工作,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车辆、设备、物资等。

对被转移安置的灾民,一般在24小时内,保障组应做好有关食品的生活品的供应工作,按人定量发放的食品经费由民政部门在救灾款中解决一部分,乡政府和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补贴,除特殊灾民外,不足部分由灾民自行负担。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指挥部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及时处理人畜尸体。

洪灾发生后,乡卫生院和相关村医疗站必须迅速组织防疫医疗队带足医疗器械及防病药品到灾区,对灾区人民进行防病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医疗防病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蔓延,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有关单位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7保障措施

7.1汛前检查

乡防汛指挥部应组织检查组对有关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核实、补充,并重新登记造册。

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做好登记并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新问题,要建立好明白卡,同时采取整改措施,该搬迁的动员搬迁,该治理的令其治理。

水利、国土、规划部门严格审批沿河、切坡建房。

7.2宣传培训及演练

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各村组织危险区内的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乡防汛指挥部每年汛前要组织乡应急抢险队,村应急分队开展至少一次的实战演练工作,为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提高效率和增强抢险救灾过程的适应能力。

7.3纪律

(1)在汛期内,安排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并做好值班记录,主要领导24小时开机,确保防汛信息畅通。

(2)在山洪防御和抢险救灾过程中,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离岗,并且要服从防汛指挥部的安排做好各自的工作。

(3)乡与各村签订防汛责任制,把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实行层层责任包干制,形成责任网络。

(4)汛期过后,乡政府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对山洪灾害防御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报请上级追认烈士;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 附则

8.1预案管理

栗树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上报云县人民政府审批后,送云县防洪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8.2实施时间

预案自云县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

附件:栗树乡各村的转移路线安置图

栗树村主要负责人:罗成伟

片区主要负责人:严世梅

主要易险区域栗树村上街组、需要转移人口48户166人,沿:向中学方向转移,安置在中学宿舍。

沙坝村主要负责人:罗恩辉

第一片区主要负责人:罗正明

沙坝村查家组滑坡险段,需要转移人口92户334人,转移路线向:向高梗田方向转移,到大平掌公路岔口。

第二片区主要负责人:石文武

白掌山滑坡险段,需要转移人口32户168人。向沙坝村委会方向转移,安置在沙坝村委会。

慢干村主要负责人:肖会禹

片区主要负责人:李世安

忙亚组、需要转移人口22户98人,沿新村村委会后山方向转移,安置在慢干村委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