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云县2021年政府预算
发布日期:2021-03-17 03:06 作者:云县县政府  信息来源:云县县政府  浏览次数:25 字体:【

监督索引号53092200800010000

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文件(四)

关于云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2月24日在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云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十三五”财政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繁重的任务,全县财政面临严峻的减收增支形势,收入增长更难、支出保障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一年来,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和各项工作目标,严格执行“一法一条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统筹财政资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支持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化”进程,实现了全年财政平稳运行,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2020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34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56300万元的100.1%,比上年决算数54347万元增收1996万元,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8627万元,比上年增收986万元,增长3.6%;非税收入完成27716万元,比上年增收1010万元,增长3.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0086万元,完成年终市级下达和预算调整任务300000万元的100%,比上年决算数343606万元减支43520万元,同比下降12.7%。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公共预算收入5634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2334万元,调入资金1073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万元,政府债券收入17064万元,财力总计32747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086万元,上解市级支出1000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706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2万元,支出合计327472万元。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 8600万元的68.8%,比上年决算数1209万元增收4704万元,增长389.1%。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113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目标37000万元的84.2%,比上年决算数26364万元增支4774万元,增长18.1%,增支主要是2020年争取到上级抗疫特别国债14198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当年基金收入591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114万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0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3万元,基金收入总计361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1138万元,调出资金4600万元,年终结转422万元,支出合计36160万元。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12277万元,完成预算目标108917万元的103.1%,比上年决算数97150万元增收15127万元,增长15.6%。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01880万元,完成预算目标103383万元的98.5%,比上年决算数94972万元增支6908万元,增长7.3%。

2020年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1039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0758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由于我县国有企业实力较弱,多数属于政策性或亏损企业,暂不具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支出条件。2020年我县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万元,资金来源为临沧市财政局下达2020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

以上四本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均为快报数,待市财政局批复我县2020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具体情况详见附表。

(二)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1.政府债务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2020年上级核定我县债务限额为24965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1662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3033万元。我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03057万元,债务余额均在债务限额可控范围内。

2.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2020年上级财政补助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38315万元,县级基本财力补助资金28673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72万元,按《云南省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云南省省对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办法》和《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办法》等规定, 我县在预算支出安排上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民生配套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等支出。

3.县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使用情况。2020年初县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321万元,调入县本级预算1000万元,年末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2万元,2020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643万元。

(三)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繁重的任务,我们将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财政工作的“纲”和“魂”。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各项部署要求作为全局第一议题,自觉做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全力推进直达机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实,围绕 “六稳”、“六保”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预算执行总体良好,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突出主业,全力以赴抓牢收入

面对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我们攻坚克难,牢牢把握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权,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清理和筹资兑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既做到应收尽收,又做到减免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清理盘活资源资产的有力支撑,非税收入增收明显。一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及经济形势下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扎实开展收入来源调研,分析税源规模、状况和征管漏洞,制定堵漏增收措施;加强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在巩固电力、糖、烟、茶等传统税源的基础上,随着全县重点项目特别是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砂石料税收综合治理成效初显等因素的有力拉动,确保各项财政收入依法依规、应收尽收。二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稳岗兜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辅导、细化和执行,坚持“放水养鱼”,为企业“松绑”让利,全年新增减免税费5979万元,把减税降费的“减法”变成培植财源扩大税基的“加法”,通过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并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全年“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年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27132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资金241209万元,专项债券资金130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4198万元,补助范围涵盖基础设施、设备采购、疫情防控、基本财力保障等领域。

2.主动作为,全力保障重点领域

通过统筹平衡财力,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倾力保障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民生支出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7.2%。一是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筹集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创业、职业培训等资金,采取对外出务工“点对点”包车集中输送的方式,投入206万元为省内外企业输送员工1920余人,帮助企业复产复工。二是强化支持保基本民生。及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资金发放,落实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及时予以救助。2020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0037万元,涉及 21359户27954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53万元,涉及残疾人生活补贴 2510人、护理补贴 5705人。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0年云县累计争取到上级直达资金72767万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4198万元,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2175万元,正常转移支付直达资金12022万元,参照直达机制管理资金24372万元,有效保障全县“三保”支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需要。四是精准施策,保市场主体。帮助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及时与企业沟通对接,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与银行牵线搭桥,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及时为企业服务,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及时给予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和创业融资支持,与金融机构对接联系,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2020年,共发放6户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贷款1670万元,发放787户创业担保贷款11535万元,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320户10260万元,县财政给予贴息补助。五是严格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及时办理已缴社保费退费,对2020年2月已缴纳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所有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符合减免政策的单位缴费部分,进行了批量全额退费。全县累计先行退费121万元,其中:养老保险89户110万元、失业保险95户8万元、工伤保险75户3 万元。六是支持教育发展改革,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教育基础薄弱建设,县城第二完全小学投入使用,县城第二完中建设稳步推进,合理配置义务教育教学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七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认真践行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加大疫情防控维稳、核酸检测和物资保障,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0393万元。其中:设备和防控物资补助1074万元,基建支出8000万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551万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550万元,保障了全县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医疗救治所需经费;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快速落实上级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简化疫情防控物资采购流程,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的稳定供应;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年争取到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3483万元,争取到位医疗卫生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资金15000万元,支持加快补齐医疗卫生领域短板,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

3.聚焦重点,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以决战决胜的决心坚决扛起财政部门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一是扶贫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采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和库款调度优先保障扶贫资金支出等措施,安排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脱贫攻坚领域的投入。2020年全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5125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982万元。二是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实施扶贫项目资金绩效全面管理,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深入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三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资金和政策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全年累计下达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2703万元,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314万元,下达农民脱贫致富旅游项目资金2539万元,下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和人居环境治理资金1450万元,支持开发保洁、河道管理、生态护林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600个,新增财政资金投入522万元。

4.精准发力,全力向上争取资金

2020年,我们竭尽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精准合力向上争取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以及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了“三保”资金来源和火车站综合配套等重大工程及县第二完全中学建设等重点项目资金来源和保障。其中:争取到位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9800万元集中用于“三保”,保障拨付云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及综合配套工程19700万元,争取到位保障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15000万元,争取到位县二完中教学楼建设资金6800万元,保障拨付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项目6000万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真金白银”,进一步稳住全县经济发展“基本盘”。

5.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财政管理

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体制进一步健全,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精细化管理,积极作为。管理并使用好上级补助的直达资金对直达资金的细化分配、预算下达、拨付使用实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严格按照直达资金使用范围和管理规定,将直达资金细化分配到部门,对直达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识,点对点将资金支付到最终收款人。二是严格落实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2020年完成财政扶贫资金填报绩效项目162个,涉及扶贫项目绩效资金36767万元,涵盖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就业、住房、文化、教育、医疗、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花多少钱、办哪些事、多少贫困户受益、产生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面步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样本示范。三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开好依法合规融资“前门”,组织好新增债券和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切实缓解到期政府债务还本压力,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及时转贷债券资金,有效缓解政府偿债压力。四是打造“阳光透明”财政。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均实现在“云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开,积极推进财政依法理财、民主理财进程。

2020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各项财政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县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总体部署,全力克服转型升级、疫情防控、减税降费等诸多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保障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为“十三五”顺利收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协调作用,突出税源监管,坚持依法应收尽收,多措并举组织收入,在减税降费影响空前的压力下,加大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县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转移支付、新增债券倾斜力度,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有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

——财政收入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伴随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县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4510万元增长至56343万元,年均增长5.3%。财政收入总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财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十三五”期间,通过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措施,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各项事业的发展。2016年至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94000万元增加到300086万元,年均增长0.4%;持续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金融、社会帮扶等资金61500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累计投入226903万元,有效保障了全县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以“五网”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铁路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大临铁路、云凤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铁路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不断加大对公共安全、民族、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持续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财税改革持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预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切实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不断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全过程的财政性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优化了财政业务流程,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实现财政业务数据传送电子化、业务处理标准化和资金支付安全化,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节约财政资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监督管理迈上新台阶。健全制度落实保障,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特别是将扶贫资金纳入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建成,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出台并严格执行《云县县级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云县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不断扎紧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机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运行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非税占比依然较高。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一次性税源较多,可持续性的税源较少,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尚需时日,部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财源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当前财政收入增幅还不能与经济增长完全匹配,保持收入增长的势头较难持续。二是县乡财政困难程度不断加深。刚性支出需求增长较快,“保工资”发放日趋艰难,“三保”财力缺口较大,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在经济增速换档回落、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下,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凸显,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上级支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全县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债务规模大、风险较高、防控任务艰巨。四是部分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绩效管理工作仍需加强。这些财政工作的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财政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云县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按照《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努力做好全县“十四五”时期财政工作,推动全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分析处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县财政系统首要政治任务,做到令行禁止,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以“政”领“财”,牢固树立“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发挥党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着力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可持续财政治理效能。狠抓重大财税政策贯彻执行,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财源建设和收入管理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优化财税政策和财政投入机制,拓展投资空间,精准补齐短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产业兴县步伐,做优以农业为主体的基础税源经济;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主体税源经济,以产业发展带动财源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支持工业园区优化升级,支持做强做大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及铁路货运的开通,构建物流网络体系,培植新兴支柱税源经济。抓好财政收入组织,进一步健全税源调查分析、税收收入征管监督机制,完善征管措施,落实征管责任,既确保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又做到应征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突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完善民生政策清单管理制度,确保民生支出保持在80%以上。继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注重民生领域投入。支持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和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支持养老事业及养老产业发展;加大卫生领域投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支持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水平。

(四)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对农村路网、电网、气网、水网、互联网等工程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打造一批具有云县特色的旅游乡村,全力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支持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争取债券资金、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加大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入,全力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六)坚持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深化预算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继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切实强化预算控制,提高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持续做好政府预决算公开,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加快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

三、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当前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2021年全县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均有新的发展变化。

机遇方面:一是宏观政策方面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要求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这就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要争取更大的政策福利、更多的政策机遇落地云县。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来的机遇。随着动车通车、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云县大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优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大宗商品运输成本大幅下降,这为我县工业发展、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以火车站片区、高速公路、市政设施、园区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行业税源持续增加。四是全县经济稳定向好态势持续发展,高质量可持续财政建设后劲不断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对全县财政平稳良好运行形成有力支撑。

挑战方面: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减税降费制度化,特别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出台对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收影响加大。二是全县工资性支出、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需求增长迅猛,同时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特殊时期中央补助政策面临到期调整,全县财政紧平衡、硬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随着债务规模增长,还本付息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处于建设期的专项债券项目短期内无法形成收益,政府偿债压力增大。

(二)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实做细“三保”预算。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真正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强化预算法定约束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基本原则:一是严控一般性支出原则。2021年,县财政安排各部门的公用经费按5%的幅度压减,“三公”经费预算按不低于3%的幅度压减,集中财力全力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目标,做实做细“三保”预算。二是统筹兼顾原则。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将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严格规范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除国家和上级有明确规定外,基本支出预算指标不结转,项目支出按上级规定结转。三是积极稳妥原则。收入预算力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更加注重收入质量导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标准,严格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四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原则。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所有预算单位需编制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预算批复与绩效目标同步下达,绩效目标作为预算执行、绩效跟踪监控及绩效评价的依据,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五是防控风险原则。规范举债融资,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三)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安排58000万元,比2020年实绩56343万元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预算29200万元,比2020年实绩28627万元增长2%,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占比为50.3:49.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目标安排306000万元,比2020年实绩 300086万元增长2%。

全县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191076万元,调入资金6662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0190 万元,收入合计33639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000万元,上解市级支出1000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金200万元,债券转贷支出 20190万元,支出合计336390万元,收支平衡。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今年两大电站以及县内小水电站电力增值税有望实现增收,同时随着云临高速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推进,建筑业税收和砂石整治规范以及加快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后税收预计将有所增长。二是2021年国家提出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财政部将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资金范围进一步扩大,继续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这些政策为我县全面落实“六保”工作,缓解县乡困难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刚性配套支出持续增加,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负担较重,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刚性支出的需要,按时兑付专款压力巨大,财政困难的现状还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以上收支预算的编制,充分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当前财政收支各项政策相衔接,积极贯彻财政收支由约束型向预期型转变的要求,若在预算执行中遇重大税收政策和重大支出政策的调整,税收、上级补助收入发生变动和年度内政策性增资等不可预计支出的增减变动,我们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及时做好有关预算调整工作。

(四)县本级支出及“三保”支出草案

按照2021年云南省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实施细则以及省对县“三保”编审工作要求,2021年县本级预算支出安排以做实做细“三保”为底线,首先打足正常工资,落实好行政事业人员工资改革增资等政策性刚性方面的支出预算;其次是根据省对县基本财力保障要求,尽力保障各项民生支出。

1.“保工资”支出预算安排情况。2021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预算支出134026万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支出97724万元,随工资计提的保险、职业年金、公积金和工会费30597万元;离退休人员财政兜底补助支出5705万元。

2.“保运转”支出预算安排情况。2021年全县保运转预算支出13340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公用支出1460万元,车辆运行经费403万元,职教费513万元,村(社区)组运转经费775万元,离退休公用经费6万元,村(社区)组人员经费4863万元,部门临聘人员经费5279万元,其他运转支出39万元。

3.“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安排情况。一是基本支出安排2464万元。其中:特困供养人员(原五保户)补助1197万元,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职工生活补助12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县级配套687万元,遗属和抚恤生活补助 453万元。二是专项支出配套预算安排6022万元。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8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1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专项资金76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2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额补助455万元,营养餐县级配套资金369万元,政策性水稻、玉米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保费县级配套补助资金135万元,老龄健康长寿补助332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132万元,2021年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和免学杂费补助资金200万元,基本公卫、临时救助等其他45项民生支出1211万元。

4.安排促发展等其他各类专项支出预算情况。2021年全县促发展等支出预算安排22978万元。其中:安排烤烟、甘蔗等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疫情防控工作经费500万元,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经费300万元,债务化解资金8734万元,其他专项支出9344元,预备费3100万元。

为切实做实做细我县2021年“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和确保全县经济持续发展。2021年我县本级预算收支平衡将通过增加地方收入、增加调入资金和全额打足上级体制性补助等方式落实“三保”支出。2021年预计从政府性基金收入等渠道调入资金66624万元,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缺口,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4200万元,其他调入62424万元。调入资金全部用于统筹平衡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因此今年预算安排各部门的县本级专项资金,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县财政在优先确保全县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前提下,再统筹兼顾拨付县本级预算安排的各项专项资金,确保我县财政平稳运行。

5.2021年转移支付资金和政府债务限额情况

2021年上级财政部门预下达云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 3547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补助资金6329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871万元。按《云南省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云南省省对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办法》和《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办法》等规定, 我县在预算支出安排上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县级民生配套支出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等支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目前我县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0305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003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33020万元。截至2021年初,我县债务限额为24965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1662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3033万元,我县还有46597万元的债务举借空间。

在2021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和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之前,为保障县本级正常运转,县财政按预算管理规定已将上年度结转的支出以及必须支付的基本支出提前下达各部门,根据市财政局提前下达转移支付的有关要求,部分省对县的转移支付也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2021年县本级地方财政预算具体情况详见附表。

(五)政府性基金收支草案

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5500万元,比2020年实绩5913万元减收 413万元,下降7%。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3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600万元。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和“收支两条线”的有关管理要求,202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5000万元,比2020年实绩31138万元减支16138万元,下降52%。其中:用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县本级基金支出1500万元;上级基金专项补助支出3500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 10000万元。

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本年基金收入55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500万元,上年结余 422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000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19422万元。本年基金支出15000万元,调出资金4200万元,年终结余222万元,收支平衡。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主要考虑:收入方面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预计比上年减收;支出方面由于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特殊时期中央补助政策面临到期调整,预计抗疫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补助力度比2020年有所减少。

(六)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草案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5365万元,较上年增长2.8%;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10696万元,较上年增长8.7%;2021年,社保基金本年收支预算结余4669万元,年末预算滚存结余64679万元。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主要考虑:一是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的增长和参保缴费人数的增长,保费收入增加。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提高,保费收入将相应增长。三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增加定期存款计划,利息收入增长。四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委托投资增加,并按权责制确认投资收益。五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上级拨入待遇支出对上级补助收入的影响。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主要考虑: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县级保费全额上解因素对上解支出的影响。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增加养老金待遇支出。三是退休人员增加及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因素。四是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待遇的清算。

(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1年云县有县属国有企业26户,根据《云县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文件要求,“县属国有独资企业按照上一年度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5%比例上交国有资本收益。净利润低于50万元的企业和政策性企业暂时不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规定,由于云县全部国有企业净利润都低于50万元,没有上缴国有资本收益,所以今年我县不具备编制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条件。

四、2021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县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大财源培植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旗帜引领勇担当,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纲”和“魂”,作为新时代云县财政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部署安排上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经济工作重要论述所蕴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学深悟透管用上见真成效。

(二)强化服务抓收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疫情防控期间税费优惠和对企业的扶持补助政策。二是加强对经济和财政形势的分析研判,深入开展收入预测和执行分析工作,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力争将政策调整给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三是进一步树立“吃饭靠财政,项目靠争取,建设靠发债”的理念,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对口部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政策支持重点,结合自身需求做好项目储备,并对储备项目进行调整优化和包装,尽快往上跑,积极向上要,如实向上反映云县困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倾斜,更加有效拉动我县投资。

(三)统筹兼顾扛责任,提高财政支出保障力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尽快把昔宜、安乐、头道水、幸福、菠萝等有特色的地方做出来,把品牌竖起来,把客人迎进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云游云县·康养一生”形象。在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使民生支出建立在更有效、更可持续的基础上。一是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对拟出台的民生政策和实施的项目,全面分析对财政支出的短期和长远影响,对评估认定财政难以承受的,一律不得实施。二是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对上级出台的各领域民生政策进行梳理,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中央和省“过紧日子”的要求,集中财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落实“三保”责任。三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严格暂付款管理,清理回收财政出借资金。四是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四)优化资源增效益,抓实国有资产盘活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推进全县国企国资改革工作,全面开展国企清产核资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持续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培育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构建国有资产监管新模式,形成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带动力。二是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益,能用则用、能租尽租,杜绝资产闲置或流失。

(五)完善措施防风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坚决防范金融债务风险,督促债务单位按计划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平台公司拓宽收入来源,以市场化合规方式提前谋划筹措偿债资金。推进平台转型发展,通过打造经营板块、做大资产盘子、做活经营收入、提升信用等级,逐步实现国有企业“去平台、市场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债券额度,优化债券投向结构,保障实施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狠抓内控制度执行,提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六)深化改革促绩效,夯实财政监管水平

一是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对部门预算中涉及的一般性支出,进行压缩和清理,部门项目支出在上年基础上只减不增。强化零基预算约束,打破各部门原有的支出基数,以零为基数重新核定预算支出。三是严格遵守预算管理规定,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四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不高的支出坚决收缩,年底结余一般性支出指标一律收回,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五是严格落实中央资金直达基层机制,充分发挥新增财政资金助企纾困、惠企利民作用。严控预算调剂追加,硬化预算约束。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财政预算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压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出实招、使硬招、亮新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为我县“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财力支持,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

监督索引号530922008000101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